到,他们的脑机结合实验成功了!要知道,当前有关脑机结合科研项目还没有哪个国家发表过人死后意识能继续保持的科研成果,而且,刘云清软件里记录的东西不是偶然出现的一点点,而是整整十年!这十年的文字,足以证明死去的蒋凌菲“活着”的证据,这项科研成果一旦公布,必将震惊全世界,也会使人类的智能科技迈进一大步。
但记录软件记录的内容如此杂乱无章且互不搭界,如何将这些内容理顺,如何将蒋凌菲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经历还原,刘云清想到江敏,江敏熟悉蒋凌菲,江敏是学中文的,写作水平高,让小江按照记录软件记录的时间顺序和内容,将蒋凌菲在另外那个世界生活的经历写下来岂不就能还原?
刘云清赶紧给江敏打电话叫她火速赶回。
刘云清教授再次潜心研究写了《脑机结合-人类意识永生》的学术论文,他的论文从信息传输角度,阐述了脑机接口到脑机融合的交互模式,论文阐述了如何稳定神经信号,如何干预神经系统,如何使人脑和计算机形成合力,刘云清利用认知神经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专业知识,刘云清教授以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这份学术论文以后,很快被世界顶级杂志刊载,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世界各国科学家涌向中国,纷纷要求与中国科学家一起研究脑机结合科研项目,同时希望亲眼目睹古墓女尸和文字原件以及所有女尸陪葬品,但古墓女尸和出土文物全都作为国宝严格监管起来,岂有谁想看就能看的?大家能看到的,只有视频和照片。
而江敏经过三年多的写作,写成了一本《谁在墓里》的小说。自此,蒋凌菲在另外一个世界的生活被这本小说揭示,小说的脉络完全依据记录软件记录的时间顺序和内容撰写。
第一章
蒋凌菲死了
脑袋一阵剧痛,蒋凌菲下意识抱住头,痛得大叫起来。怎么这么痛?脑袋像被人重重打了一棒。她清楚自己做手术前是作了局麻的,手术过程中,锋利的刀片划破头皮发出轻微的滋滋声都能听见,主刀医生小心翼翼将一粒肉眼都很难看清的芯片植入她的大脑皮层,医生镇定沉稳的鼻息,蒋凌菲都能真切感受到。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她的意识至始至终都保持着清醒,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
手术终于结束,医生开始为她缝合创口,挤在手术室外走廊里的教授们都焦虑的等待医生向世人宣告,我国第一例脑机芯片植入手术成功的消息,新闻记者们将长枪短炮对准手术室大门,都想成为蒋凌菲手术成功的第一个爆料人,就连全国各地盯着电视看直播的专家们都松了一口气。只要芯片植入大脑成功,剩下的事情就只是蒋凌菲按照手术前已经熟悉的程序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蒋凌菲大脑里植入的芯片是与李云清教授实验室计算机联网的,只要蒋凌菲大脑意识打开“计算机”,实验室记录软件就有记录,人类意识与电脑结合就算联通,这项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就大功告成。
正当刘教授和所有的人都开始为今天手术成功准备庆贺的时候,蒋凌菲突然感到头晕,随即听见手术室监视器发出刺耳声音,显示屏上的波纹四下乱窜,手术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主刀医生望向监视器,脸上出现惊恐的表情,嘴里发出绝望的喊声,糟了糟了!
蒋凌菲马上预感情况不妙,但她浑身瘫软得像一团棉花,无法动弹,只觉得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
蒋凌菲大学研究生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参加工作时被宇芩市计算机研究院录取,不久,研究院学术带头人刘云清教授主持的脑机结合项目进入人体试验阶段,蒋凌菲有幸成为小组成员。脑机结合项目是什么项目?按照李云清教授的解释,就是将一种微型计算机芯片与人的大脑神经连接,在芯片与人的大脑之间构成互连神经元,互连神经元产生的活动通过脉冲信号,搭建起人工智能沟通桥梁。刘云清教授说,我们现在还实现不了大脑与计算机互动的技术,现在在人的大脑里植入的芯片,只是储存着类似于大百科全书性质的芯片资料,植入这种芯片后,人的意识与“计算机”就有了互连神经元的脉冲信号,人就可以快速查阅和学习“计算机”里输入的任何知识。
进入人体实验阶段,就需要一个懂计算机的志愿者参加脑机接口试验,研究院开始招募志愿者,条件是年轻,计算机专业毕业,有科学探索精神,也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等等。研究院的招募条件就像是为蒋凌菲量身定做的,蒋凌菲现年二十四岁,虽然只有二十四岁,但因为自小就是学霸,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连蹦带跳完成学业,同年龄的人刚刚大学毕业,她就已经得到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蒋凌菲不仅是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