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离经叛道小穿女 > 第213章 谁在墓里

第213章 谁在墓里

,画像落款则是爱新觉罗.黄台吉的名字!崇德皇上为什么要画一条狗?这条狗的画像为什么会成为女尸随葬品?刘云清想起棺材旁边那条狗的遗骸,难道这狗的遗骸就是崇德皇上画的那条狗的遗骸?那狗怎么会死在女尸棺材旁边?还有爱新觉罗.福临的书信,顺治皇上的书信没有抬头,只能算便条,这些便条写给谁的?难道是写给尼姑的?顺治皇上怎么会给一个尼姑写便条?既然所有物品都是稀世珍品,但又为什么会出现一枝稀松平常的海棠花簪子....?

刘云清瞪眼看着那张兵器钺的照片,身穿袈裟的尼姑陪葬品应该是一串念珠才对,怎么会是一把兵器钺?刘云清想象着,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个身穿皇后朝袍,颈戴皇后朝珠,光溜溜的头皮上几个显眼的戒疤闪闪发亮的尼姑,尼姑肩上扛个狼牙棒,手里握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兵器钺....?这是什么形象?没人见过这种尼姑的形象,就连写小说的人也不敢这么乱写,我国不是没有皇后与尼姑搭配的先例,比如,被誉为“贞观遗风”的传奇女帝武则天,但武则天是先当尼姑后做皇后的,古墓的女尸难道是先做皇后再当的尼姑?哪个皇后最终做了尼姑?中国正史没有记载。武则天死后留下一块无字碑,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古墓的尼姑死后留下一个套箱,扑朔迷离,任人揣摩?

刘云清大脑里闪过无数问题,这些问题就像软件记录的那些文字,天马行空,既毫无关联又没半点逻辑。

还有一个更加令人不解的问题,就是那张纸上写的字和书写习惯,明末清初时期写字全是用的软笔,纸上的文字虽然一笔粗一笔细的,但这些字显然不是用软笔写的,而是硬笔写的,这硬笔哪来的?还有,为什么纸上写的字全是现代的简体字,书写也是现代人从左到右的书写习惯,而不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为什么现代的文字和书写习惯会出现在一个古墓里?这是不可能的事!难道古墓曾经被人盗过?是盗墓人将现代写满字的纸放进去的?

江敏打过来一段文字,考古研究所也有人问过这话,但王科长认为这不可能!套箱外面的密封胶没有被人破坏过的痕迹,再说,盗墓人不拿走套箱里如此珍贵的稀世国宝,却偏要放进这些写满字的纸,动机是什么?对盗墓人来说,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世上也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傻子。

妈呀!刘云清教授感觉自己一个头七八个大,他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无解的乱糟糟难题,古墓女尸是谁?她从哪里来?她到了哪里去?这不是哲学问题,是量子纠缠!

刘云清按捺住狂跳的心,打来一盆冷水,将头埋进冷水里,憋气,憋气,再憋气!他需要冷静,需要清醒,还需要不按常理捋清来龙去脉。

江敏汇报了北京考古研究所为此专门开的一次考古分析会,江敏说,到会的有故宫博物院专家,考古专家,清代历史研究专家,大学教授,甚至还有刑侦专家,会上,专家们提出很多疑问,整个考古分析会没人发表自己的权威意见,提的全是问题!只有刑侦专家,他们从来不信怪力乱神,一口咬定,这是有人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目的作案而已,虽然何事何地何人何因“七何要素”一何都没有,但刑侦专家信誓旦旦,案情侦破以后就会公之于众,就会真相大白。

刘云清并不理会北京考古分析会专家们提的那些问题,他脑子里装的问题比分析会专家们提的问题更多,当然,他更不认为这事与刑侦案情有关,作为生命科学专家,他敏锐意识到,揭开脑机结合记录软件有记录之谜,这才是震撼世界的一件大事!因为只有蒋凌菲才能在软件里留下记录,软件里有记录,不管记录的是什么内容,就说明蒋凌菲的意识在操作“计算机”,不管蒋凌菲是死是活,蒋凌菲有意识操作“计算机”,这本身就是脑机结合的科研结果,哪怕人的身体和器官衰竭,只要人有意识,人脑和计算机结合,就能让人类的意识在数字世界实现永生!人类就能成为ai!

刘云清再也坐不住了,兴奋得不能自已,因为只有蒋凌菲能查阅植入在她大脑里的“计算机”,只有蒋凌菲的意识才能启动记录软件,也只有蒋凌菲才能使记录软件留下记录!蒋凌菲在另外一个世界用过“计算机”!记录软件里记录的文字,就是蒋凌菲查阅“计算机”的内容!脑机结合,实现人类意识永生,这不是幻想,这是事实!这些事实有证据,古墓的挖掘视频,古墓的照片,古墓的套箱,套箱里的各种稀世国宝,还有那张纸上写的文字,甚至那条狗的遗骸都是证据,所有证据都证明,蒋凌菲“没死”,她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她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在记录软件里记录着。

刘云清意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