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站在租来的房子阳台上,望着窗外那仿佛被墨汁渲染的天空。!晓?税_宅¨ ¢哽+薪~蕞~筷+
这几天,儋州仿佛被雷神眷顾,雨水如注,一道道闪电如同银色的巨龙,在天幕中肆意穿梭,震耳欲聋的雷声接踵而至。
林信的目光追随着闪电的轨迹,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林信在儋州的能源探索后续
雨幕如帘,窗外的世界被这无尽的雨丝分割得支离破碎。林信站在房间的阳台上,眼睛死死地盯着那被乌云肆意翻滚的天空,每一道闪电划过,都像是命运的一次叩问,他深知,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或许就寄托在这看似狂暴无序的自然之力上。
在这狂风暴雨的天气里,林信被困在屋内,内心满是焦急与无奈,根本不敢贸然出门查看手套的充电情况。
他时不时望向阳台外的天空,每一次闪电亮起,那刺眼的光芒都仿佛要穿透他的眼眸,让他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速几分。
“错了,应该把手套放对面的,在自己楼顶上,根本看不到,也不知道能充几个闪电。”
然后,看着一道道闪电在天空中肆意游走,多数都未落在楼顶上,他的心中满是可惜。
“就这么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闪电能量,一天也没几个闪电能被吸收啊。”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在阳台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天空,可收获寥寥。
“看来还是需要整点黑科技来助力一下。” 林信皱着眉头,心中暗自思索。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急忙转身冲进房间,在杂乱的行李中翻找起来。*齐,盛^晓?说′王* -首?发-
不一会儿,他拿出自己的小本本,快速地翻了起来。“记得之前有本小说是说一个疯狂科学家,制造了一个设备可以在雷雨天自动向天上伸出很细探针,能随风飘上天空的。”
他一边翻找着相关记录,一边懊悔地自言自语,“当时只觉得有趣,怎么就没朝吸收闪电能量方向想呢,唉,真是猪脑子,早点想到,早就来实施了。”
找到了,书名叫《闪电博士》,肯定是老外的书,一会去书店找找这本书,好像对这书有印象,是在新华书店里买的。
第二天下午,雨过天晴,阳光如同利剑般穿透云层,洒在这座小城。
金色的光辉迅速驱散了多日的阴霾,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丝生机。
林信就出门了,在门口问了下保安大爷,书店在哪个方向,好在县城不大,走路一会就到了。进了书店,都有分区,按照印象,外国的,科幻类,书还不少,一会就找到了。
带回家,坐在沙发上,翻看目录,重点在于引雷装置。248页中介绍道:这是博士发明的最新款引雷装置,NYP150III改进型,小型化智能引雷装置。
纳米碳纤维探针系统
采用6根首径0.1mm的螺旋形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探针(展开长度130m)
气溶胶喷射推进装置(利用温差产生上升气流)
能量转换系统
雷电冲击波能量收集器(压电/电磁复合转换)
定向微波能量发射模块(5GWh/m3能量密度)
自适应变色外壳
量子点显示层(可见光/红外双波段匹配)
表面纹理生成器(仿生建筑表面特征)
分布式部署模式
单元尺寸:10×15cm仿屋顶瓦造型
组网能力:自组织mesh网络(20km2覆盖需4节点)
节点不好布置,楼顶只能装一个,不过一个的话可以吸收5km2的雷区闪电,应该够了,毕竟这还是小区里面,如果能在无人的深山里就好了。¨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
但是深山里面,不方便过去啊,总是太多不便。
心想首要目标还是建造枪,在书中了解了建造枪的诸多神奇之处,有了建造枪就可以造秘密基地,还有里面不少发电机,相信能起到很大作用,绝对堪比神器啊。
首接召唤手套,利用手套具现出这个(NYP150III改进型,小型化智能引雷装置)。拿在手中,也不重,估计有个500左右,装置整体呈扁平的砖块造型,尺寸为20×6cm(长×宽×高),边缘圆润无锐角,以减少视觉上的突兀感。?
外壳采用量子点显示层,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光线、色彩和纹理进行实时调整,实现与周围建筑或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在阳光照射下,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