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炎星 1 号轨道半径 2.3 天文单位,在固态行星中质量排名第三。"
林信放大第二行星的全息模型,其表面布满蛛网般的裂纹:"体积只有地球的 1/3,引力场却异常强大......"
"核心为中子星碎块。" 大海在行星剖面图上标注出紫色区域,"地幔中富含氢钢矿脉,这种由简并态氢原子构成的金属,密度仅 5kg/m3,却能承受 10 万大气压 —— 其原子间的量子纠缠键合,正是强度达钻石三倍的根源。"
林信的指尖划过氢钢的原子模型,"用这种材料建造飞船,同等体积下重量只有传统钛合金的 1/64,却能在星际尘埃带中穿行百年不损。"
"空天战机的设计图需要重新优化。" 大海调出火星基地的飞船模型,钛合金骨架瞬间被银蓝色氢钢替代,"装甲厚度可减少 78%,引擎推力需求降低 41%。"
当幽瞳 2 型贴近第二行星时,林信突然按住光子电脑的暂停键:"放大北纬 67 度区域。" 画面中,地表裂纹间渗出幽蓝色流体。
"氢钢矿脉的伴生能量体,成分接近《33 世界漫游指南》中的 ' 空间润滑剂 '。" 大海的数据流在流体上标注出量子态波动,"推测该行星曾经历高等文明开采,这些流体是矿脉自愈产生的次级资源。"
林信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想起炎星 1 号的超导矿石与甲虫化石的诡异共生,此刻又在氢钢行星上发现疑似文明痕迹 —— 宇宙中所有的 "自然奇迹",似乎都隐藏着更复杂的真相。
"启动 ' 51号采矿计划 '。" 林信调出采矿协议,"不要着急,慢慢来,我们的时间长着呢。"
"是否需要告知地球方面?" 大海的仿生眼闪过蓝色数据流。
"不必。" 林信望着星门方向,地球此刻只是星图上的一个暗点。
当第一台采矿机甲降落在氢钢行星时,林信正在分析伴生流体的样本。
试管中的幽蓝色物质突然沸腾,在量子显微镜下呈现出莫比乌斯环般的结构 —— 那是超越三维空间的几何形态。
"引力场读数异常," 大海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波动,"行星核心的中子星碎块正释放规律性中微子脉冲,与矿脉开采产生共振。"
他调出能量曲线,"建议调整采矿频率,避免引发地质连锁反应。"
林信看着采矿机甲的机械臂陷入地表裂纹,金属碰撞声通过拾音器传来闷响:"切换至振动采矿模式,利用氢钢的量子共振特性分离矿脉。"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我们不是在开采石头,是在拆解恒星的骸骨。"
"记录日志:氢钢开采作业启动,行星命名为 ' 不周山 '。" 大海的声带振动频率始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