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这是积德的大好事啊,太好了。”
“是啊,教娃娃多光荣,您可是咱胡同的骄傲,可得把英雄气传给娃娃们。”邻居们纷纷赞叹。
周木匠塞给老耿头一个旧报纸小包,“耿老哥,这是我攒下的一把枣子,您拿去甜甜嘴儿,等您安顿好了,记得给咱捎个信儿啊。”
王婶急忙跑回家,回来塞给他半个焦黄的杂粮饼子,“耿老哥路上垫吧垫吧,离得这么近,我们到时候好去看看您。”
“对,我们到时候都去看您。”邻居们笑着附和。
老耿头看着一张张为他由衷高兴的脸,用力眨了下眼,声音有些哽咽的说道:“哎,好,谢谢大伙儿,等我安顿好了,就让小闻干事给你们捎信儿。”
闻超也笑着保证,“大爷大娘们放心,张家村一定照顾好耿大爷,也欢迎你们去那里做客。”
见大家再无担忧,他又笑着催促道,“耿大爷,车在胡同口等着了,咱们这就出发?”
“走!”
老耿头应了一声,弯腰去拿那个早整理好的行军包。
王婶和孙二嫂眼疾手快,一个帮他拿起背包,一个扶住他的胳膊。
“哎哟,耿老哥,您慢着点,这箱子我们来拿。”
“就是,您就拄好拐,顾好自个儿就行。”
老耿头张了张嘴,想拒绝,可看着邻居们不容分说的热乎劲儿,话又咽了回去,只低声道了句,“麻烦大伙儿了。”
“麻烦啥呀,送送您不是应该的嘛。
就这样,在左邻右舍的簇拥下,老耿头拄着拐,一步一步向胡同口挪去。
闻超在前头引路,王婶提着包裹紧跟在老耿头身边,孙二嫂在另一侧虚扶着,周木匠和其他几个街坊说说笑笑地走在后面,小小的胡同从未如此热闹过。
沿途又有几家听到动静推门出来,也纷纷加入送行的队伍,七嘴八舌的关切汇成一股暖流。
“耿老哥,好好教娃娃。”
“耿大爷,缺啥少啥捎个话回来。”
老耿头不住地点头应着,一遍遍地说,“哎,好,好……”
又找回了当年刚参军时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