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即便他兵强马壮,也如孤军奋战。
那些被他杀害的豪杰背后都有死士护卫。
依我看,孙策必遭刺杀,不足为虑。”
“这……”
曹操惊讶不己。′5-4¨k`a_n^s\h,u,.\c¨o/m·
若说之前对袁绍性格的推测尚有依据,那么关于孙策的预言则显得不可思议,连曹操都有些难以置信。
然而郭嘉表现得十分肯定,曹操也只能半信半疑。
不久之后,孙策率军到达江边,还未渡江便被许贡的门客刺杀。
消息传到曹营,曹操震惊异常,疾步前来找郭嘉,激动地说:“奉孝,你太厉害了,孙策果然被刺杀,吴军撤退了。”
郭嘉又饮了一口酒,淡然一笑,神秘莫测。
众人见此情景,无不瞠目结舌。
“郭嘉难道真有未卜先知之能?”
“他洞悉人性的能力令人胆寒。”
“我竟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在陈留郡,曹操对某人的智谋赞叹不己,称其为“算无遗策”。
而在长沙郡,孙策却对一位名叫许贡的人物感到疑惑,孙坚则解释说此人是扬州吴郡太守,且日后会被孙策所杀。
吴郡的许贡心生忧虑,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
与此同时,东武阳的陈宫表情严肃,他对郭嘉的能力印象深刻,即便面对其他智谋之士如吕蒙、李儒等人都未曾如此敬畏,但郭嘉的洞察力却让他心生惧意。
后来,建安七年,袁绍去世,曹军将领计划进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
然而,一贯主张出兵的郭嘉却提出异议,建议撤军。
他认为,如果现在攻打,两人会在压力下联合对抗;反之,若暂时撤退,他们很快便会内斗,到时再进攻便可轻松取胜。
曹操采纳了这一策略,撤军后转向荆州攻打刘表。
果然,不久之后,袁谭和袁尚因矛盾爆发而互相攻击的消息传至曹营。
曹操乘势率军北进,迅速击败了袁谭和袁尚,逼得袁谭、袁尚以及袁熙等人逃往北方的异族地区。
建安十年,郭嘉向曹操提议:“主公,我们刚刚掌控西州,应当广纳当地名士,予以重用,这样既能赢得民心,又能巩固根基。
特别是陈琳这样的名士,尽管他曾对您有所冒犯,但若主公能够不计前嫌,对他委以重任,日后必有更多人才投奔。”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大力延揽西州贤才,很快便稳定了西州局势。
众人再次对郭嘉的智谋深表钦佩。
“算无遗漏,神机妙算,郭嘉实在令人折服。”
“袁绍失去此等谋士,何其可惜;曹操得此良臣,实属有幸。”
建安十二年,曹操计划攻打逃至异族的袁尚和袁熙。
此时,刘备己在荆州休整多年,势力渐强。
曹操顾虑北伐时,刘备可能袭击后方,因此迟疑不定,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武将中有人提议:“主公,袁尚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北方异族未必会援助他们,不足为虑。
若此时贸然出征,既费钱粮,又恐刘备偷袭许昌,实为不智。”
此话一出,多数人表示赞同。
曹操询问郭嘉的意见,他心中渴望彻底解决北方隐患,却又因刘备之事难以决断。
然而,郭嘉饮酒作乐的态度让他略感失望。
议事期间饮酒,唯独郭嘉敢如此随性。
军纪官陈群多次向曹操举报此事,但曹操不仅表扬陈群尽职,还纵容郭嘉自行其是。
郭嘉面对曹操的询问,依旧镇定自若。
他饮尽杯中之酒,首言道:“主公可放心北伐,即便许都空无一兵一卒亦无妨。”
曹操听罢,眉间微展,既满意又不解:“何以见得?”
西周诸将屏息静待,心中虽对郭嘉的放荡行径略有不满,却不得不承认其智谋过人。
郭嘉再度举杯浅酌,悠悠说道:“刘备不足为虑。”
有将不服,质疑道:“若主公北上,刘备岂会坐视不理,不来偷袭许都?”
曹操亦凝神注视,未置可否。
郭嘉莞尔一笑:“非刘备不愿,实则不能也。
刘表必会替主公拦阻其进犯。”
此语一出,满堂骚动。
众人皆疑,曹操刚与刘表交战,怎可能助己?
郭嘉续道:“异族地处边陲,常觉我等鞭长莫及,故对其少有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