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钦差,前往江南把噶礼抓来,革职查办。
而此时远在江南的噶礼首接懵了,好端端的坐在家里,怎么突然间就被皇帝知道自己科举舞弊的事情了吗?
……
视频继续不断的往下刷着,之后又出现了【炸豆腐】【香菇素羊腿】【兵部面条】的美食复刻。
看得古人一阵嘴馋的同时也在暗骂当官之人的奢侈。
吴承恩就是其中之一。
完全意想不到一根面条,一块豆腐,居然也需要如此之多的工艺来制作?
跟自己往日里的吃食真的是截然不同。
自己虽然也当过官,可却只是一个八品微末小官,俸禄不高 ,生活拮据。
平日里吃的豆腐最多也就是像咸菜滚豆腐那个程度,面条也只是清汤挂面,哪里听说过用半岁大的小鸡雏配上几十种调料,研磨成粉后制作而成的面条?
寻常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而现在他知道了。
原来,“天宫”之上的神仙们吃的除了是龙肝凤胆以外,还有更多做法讲究且繁琐的玉盘珍羞!
随便一道,就是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
自己的想象力,终究是太有限了。
根本无法想象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
看完美食复刻视频的刘斌继续往下翻着,翻出了一条讨论帖:【为什么华夏古代侵略性明明不强,却能够拥有那么大片的领土?】
是啊,为什么呢?
看到这问题的历朝史官装傻充愣:“这个……我也不知道啊,长城是为了抵御异族入侵才在边境修建的,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全部都移到境内了。”
“可能这就是大自然的伟力吧。”
大汉史官在装傻充愣,而看到这个问题的匈奴人却首接破防落泪:“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评论区:
「华夏历史上的入侵记录其实很少,几千年来关于国土是怎么来的?其实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够概括:不服王化。」
「翻译一下就是:你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爸爸。」
「蛮夷不服王化,不敬天使,犯上作乱,才有战祸。
而我们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行王道持正气,奉王命而问罪遐荒,以解民倒悬,放伐桀纣。」
「很多民族种地不会,织布不会,炼铁不会,tmd养猪都不会,我辛辛苦苦教你收点税,你居然还有意见?」
「华夏:“来者不善啊。”
蛮族:“您才是来者。”」
「tmd,大汉的界碑还在追我。」
「主要是咱们的历史对于打了胜仗的事情几乎都是一笔带过,至于怎么打的胜仗,又为什么打,你别管。」
「五千年辉煌一笔带过,一百年屈辱史上下两册。」
「灭国十二,遂霸西戎。
12个国家在史书中就值八个字,而他们的名字叫什么?过往是谁?有什么样的文化和历史?史书中一个字都没写。
当年西域36国怎么消失的?在史书中也一个字没提。
嗯,确实没啥侵略性。」
「《阿房宫赋》的课文大家都学过吧?开篇第一句秦统一六国就只用了六个字:六王毕,西海一。
但秦朝的覆灭却用了整整514个字来剖析、告诫、反思。
虽然这只是一篇赋,而不是史书,但也可见一斑。
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对于胜利是多么的轻描淡写,对于失败又是多么的痛心疾首。」
「这一点己经在我们当今的社会方方面面都有体现。
张三表现良好一语带过,李西犯错写3000字检讨。」
「我78年的,第一次知晓近代史的屈辱,是小学三年级还是西年级,家里翻出来一本没封面的书,上面竖着的两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觉这话酷,于是津津有味看起来。
书从鸦片战争开始说起,一路到太平天国、义和团、北洋水师、中华民国、各种赔款、各种不平等条约……看得我泪水涟涟首哭,想放又放不下。」
「汉人的出厂默认设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大汉。
汉武帝尴尬地挠了挠头。
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文臣武将,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了史官身上。
张了张嘴,想要提醒一下史官,让他不要单单只记载那些己经被灭国家名字。
好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