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老岸 > 默认卷(ZC) 后记

默认卷(ZC) 后记

多半公家是可以报销的,即使公家不能报销,自己也不见得就拿不出这几个钱来。我不喜欢坐出租车,显然不是因为钱的原因,那么是不是对旧式的生活有一种依恋之情,乘坐一回三轮车,可以追寻一些失落的记忆之类?也不是的,我想我并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没有更多的诗情画意,也没有更多的失落可以追寻,其实我不坐出租车的原因只有一个,我坐小车不舒服,因为颈椎有些问题,容易晕车,大凡一段火车坐下来,早已经头脑发胀,若是紧接着再钻进小车,那滋味是不大好受的,所以我就坐三轮车,原因实在也是很单纯很明白的,当然坐三轮车的次数多了,也是会坐出一些感情来的,即使不多愁善感,正常的感情总还是会产生的。

三轮车工人是各种各样的,老的少的,五大三粗的,文绉绉的,沉默寡语的,能说会道的,他们把我送到家,有的人会主动帮我把行李送上四楼,也有的在给发票时提出要加两块钱,我和他们的接触并不很多,和一般的乘客也差不多,但是他们给我的印象却是相当丰富的,一直到后来我萌发了写三轮车工人生活这样的想法,我才知道,这些人里,百分之九十五的是山上下来的,也就是说除了少数老工人,年纪稍轻一些的恐怕绝大部分都是进过官的人。这个比数曾经使我吃了一惊。

萌发写这部小说的念头,完全是一个偶然因素造成的,一次我在一家个体理发店等着弄头发,进来四个男人,个个西装革履,谈吐不俗,美发美容,做面部按摩,其中的一位对其他几个人说,你们尽管开销,今天我包了。

真是气势非凡的。女理发师忍不住间他们是做什么的,几个人就打趣,说出钱的那个人是董事长,一会儿又叫他调度,绕了几个圈子才知道这是几位三轮车工人,所有在场的人都很吃惊,谁也想不到做三轮车能做出这样的气势这样的实力来。

所有在场的人当然也包括我。

后来那位“董事长”回答大家的询问,说了这样几件事,一是说他一个人一个月的开销在两千元左右,二是说他们做外国人的生意,还有三,他说他们做生意都是有规矩的,至于什么样的规矩,他没有说。

我觉得很新奇,有了新奇感,就有了创作的欲望,基本上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酝酿写一部这方面的书了。我本来是应该跟踪采访这位“董事长”的,但是我没有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我也不大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因为我不好意思跟踪采访,就是这样。现在因为我的作品里写了三教九流的人物,许多人都觉得我在这方面是做得很不错的,接触社会各阶层,和三教九流交朋友,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实在不是一个善交三教九流的人,我没有跟踪采访那位“董事长”,等于是把一块到手的肥肉白白地扔了,这实在是很可惜很遗憾的,这种遗憾无疑是我的性格弱点造成的。

但是我虽然没有跟踪采访“董事长”,我却从另外的角度切入了这个行业,这是殊途同归,还是事半功倍,那则是另外一介话题。

是不是写什么样的人,作者自己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这也未必,这一点大家都是明白的,如若详加说明,那就是一个文艺理论方面的问题了,在此不赘。但是另外还有一点恐怕是要肯定的,那就是写什么样的人,作者必须了解什么样的人,熟悉什么样的人。我写了三轮车工人,我了解他们吗,我熟悉他们吗,一直到完成这部长篇,我也不敢说我已经很了解他们,很熟悉他们,但我也不是一点不了解,一点不熟悉,我对于许多的三轮车工人,恰恰是在了解与不了解之间,在熟悉又不熟悉之间。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状况,我写出了《老岸》,如果我这部小说是成功的,我想多少也要归功于这样的一种状况,如果我的这部小说是失败的,那么其中的原因恐怕多半也在于这样一种状况,这种既了解又不了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状况,可以说是一种距离,一种落差,文章的好坏,在于你把距离掌握在什么样的分寸,在于你把落差控制在什么样的角度。

其实,掌握距离,控制落差,在我想来,也就是体验,也就是感受,对于生活的体验,对于生活的感受,你做到了哪一步,你的小说也就写到了哪一步。

不断地体验生活,不断地感受生活,这正是我要努力去做的,也许一辈子也达不到某种标准和要求,但我还是会不断地去学习去努力的。

还想说一说巴豆。

巴豆怎么样,巴豆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英俊是丑陋,是坚强是软弱,是聪明是愚笨,这些都无关紧要,巴豆到底在做什么,这才是要紧的。

巴豆到底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