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春秋战国演义 > 第146章:行霸权怒审卫侯

第146章:行霸权怒审卫侯

如果没有猜疑太叔之心,即使歂犬进谗言,也不会相信。我派儿子元角去卫君身边,正是表明我对主公没有二心,不会另立新君,结果被无辜杀害。他杀我儿子元角之心,就是杀太叔之心。”

士荣钻空子说:“你这是为你的儿子报私仇,不是为了太叔的清白。”

元咺说:“我曾经对一些大夫说过:‘杀子是私怨,守国是大事。’我再糊涂也不会因为私怨影响了国家的大事。当天我就劝太叔派人去晋国送交国书请求方伯允许卫君复国,这份国书是我亲笔撰写,有证可查。如果我要报私怨,当时就拥立了新君,哪能再写这份国书?我只是想,儿子被杀是君侯的一时糊涂,还寄希望他事后能够明白真相,没想到又使太叔受到冤枉。”

士荣说:“太叔没有篡位的想法和举动,主公已经原谅他了。太叔误遭歂犬毒手,不是主公的意思。”

元咺说:“君侯既然知道太叔没有篡位的心思,知道歂犬对他说的都是虚谬,就应该对歂犬治罪,怎么能采纳他的建议提前回国呢?就是要提前回国,有为什么令他为前驱先行进城呢?明明是假手歂犬杀人。”

鍼庄子一直低头不语。

士荣说:“太叔虽然死的冤枉,然而太叔是臣,卫侯是君。自古以来的人臣被枉杀的不计其数,没有责问君罪的。况且卫侯已经诛杀歂犬,又对太叔以国君之礼厚葬,赏罚分明,尚有何罪?”

元咺说:“过去夏桀枉杀关龙逢,商汤放逐夏桀;商纣王枉杀比干,周武王伐之。商汤是夏桀的臣子,周武王是商纣的臣子,看到忠良受冤,以有道伐无道,诛杀有罪君王,安抚天下百姓。况且太叔本来就和卫君同心无二,守国有功。卫国不过是个侯国,卫君是天子的臣子,听命于方伯,不同于桀纣贵为天子,至高无上,怎么能说无罪呢?上面有人管,天子方伯都可治卫侯罪。”

士荣无话反驳,又挑理指责元咺,进行人身攻击,说:“卫君固然不对,你作为他的臣下,既然忠心为君,为什么国君回国,你却跑出来了呢?不朝见不祝贺,又是什么道理?”

元咺说:“我扶持太叔守国,也是国君安排的,国君容不下太叔,能容下我吗?我出奔,并不是贪生怕死,就是为了给太叔申不白之冤!”

晋文公听得明明白白,对王子虎说:“听了士荣和元咺的对质,事情已经说得很清楚,各方面都是元咺占理。卫侯郑是天子的臣下,我不能擅自判决,可以对卫臣行刑,跟从卫君的臣下都应该诛戮。”

王子虎说:“我听说宁俞是卫国的贤大夫,在卫君兄弟之间来回调停,大费苦心,卫君不听他的正确谏言,他也无奈。这个案子和宁俞没有关系,不要牵连他了。士荣作为士师断狱不明,应该治罪。鍼庄子一言不发,自己知道理屈,可以从轻。请君侯裁断。”

文公就按照王子虎的意见,命令将士荣斩首,鍼庄子刖足,宁俞赦免。把卫侯押上监车,晋文公同王子虎带着卫侯去见周襄王,详细汇报了审问卫国君臣的情况,文公最后说:“卫侯郑制造这样的冤情,天理不容,人心不服,请求君王命司寇行刑,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周襄王说:“叔父断案公明,但是对于诸侯应该有些区别。按照周朝的礼法,庭狱是审理平民犯罪的,规定‘君臣无狱,父子无狱,’君臣父子发生争端,对于君父不治罪。如果臣告君,是没有上下之分。不能为了臣子诛杀国君助长逆君的行为。”

晋文公听了,虽然不同意赦免卫侯,但是也必须遵守襄王的意见,就说:“重耳比不上大王明礼,既然天王不诛杀卫侯郑,就把他用槛车送到京师,听凭大王的裁决。”

文公带着卫成公回到公馆,交给军士严格看管,同时打发元咺返回卫国,任凭他别立贤君,替代卫侯郑。元咺认为卫侯郑昏庸无道,没有资格再做人君,回到卫国对群臣说:“卫侯郑被天子治罪,不能回来了,现在我奉周王之命,选立新君。”群臣经过认真筛选讨论,一致认为叔武的弟弟姬适字子瑕为人仁德厚道,可以立为新君。元咺说:“立子瑕为君,正符合‘兄终弟及’之礼。”于是就奉公子瑕即位,元咺为宰相。司马瞒孙炎周歂冶(yě)廑(jǐn)等一班文武辅佐,卫国暂时恢复平静,走向正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