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宋江山第六卷 > 第1章 第一章 不为京官 第一节 苦心相劝

第1章 第一章 不为京官 第一节 苦心相劝

停顿,曾巩复又说道:“这几日,我听闻三苏却是和那些个京城权贵走得紧了。各家皆欲与其结交,苏老虽未表态,但态度却有些暧昧不明。你也知晓,自古以来,这般拉拢的行径便是屡禁不止,我朝至今,表面上虽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暗潮汹涌,官员之间往往互相勾结,若是放任这一现象下去,实为朝廷一大祸患!”

听至此,王安石也不免痛心疾首,愤愤说道:“荒唐!这三苏还未中第呢,那些个望族便急着拉拢,是想反了不成!这还尚是在皇城脚下,各党便将当朝科考视作府内杂事,还未有个准数,便等不及指手画脚,真真是把官家置之何处,把法度置之何处?简直是大大的僭越!”

“不过听恩师说,早前因着六塔河之事,朝中人事变动频繁,现又逢上三年一度的科考,这各家各派谁不想趁机充盈羽翼?这三苏名气大,自然成为众人争抢的对象。”曾巩如是说。

王安石想起当年他几番回京述职,那些个权贵拉拢时谄媚,被拒时翻脸不认、狠狠相逼的嘴脸,心中便生起一团火,忽地狠狠将书拍在案上,怒道:“除开西北外族,此生我最恨是权贵!个个只会窝里斗,为一己之利结党营私,置百姓于不顾,真是枉居高位。不过是仗着祖上的荫庇,在京挂一闲职,作一米虫罢了!”

话音刚落,王安石像是突然意识到什么,哈哈大笑起来:“米虫,我现下不就是一条么!”喝了一口茶水,无奈道,“我这群牧司判官,也许在他人眼中是个肥缺,但对我来说,不外乎就是个将我关在京城一年半之久的镣铐。递上去请辞的折子已数不清了,却是石沉大海,至今也未有音讯,真真叫人憋屈!”

“介甫切莫又想着辞官的事情,此次留任,恩师可是花了好大心思。先前你四度辞官,坊间已谣言四起,说你这是欲擒故纵,故作姿态,加之当年你毫不留情拒了各派好意,已是惹恼众人,处境本就艰难。现下雱儿已十岁有余,家中又新添了丁,吴娘身子不好也禁不起来回折腾,正是需要稳当的时候……”

正欲再劝,无奈王安石忙打断道:“曾公不必再劝了,我心意已决,你瞧这好好的京城,被那些厮搅得一摊浑水,我是一刻也不想多待。加之在京为官,绝不是我此生想要,外人看似风光,实则无所作为,惶惶不可终日,大不如早年在地方为官那般踏实。至于那坊间嚼的碎语,明智之人自是不会信,我也不在乎,相信我王家上下,必也和我是一般心思。”

曾巩知王安石的固执是出了名的,便也不好再劝,闲话许久,方才想起此行来的正事,忙道:“此次聚会,你的老上司韩大人也会前来,你俩皆为性急之人,早年虽有不快,但这一晃过了十余年,彼此也都长进了不少。再者韩大人不久前刚拜枢密使,如今可是位高权重,恩师今日特意让我来嘱咐你,届时切莫行事鲁莽。”话毕,正欲饮茶,盏中却早已空了,便转过身去,一手注入热水,一手有节奏地击拂。

无奈半晌收不到回音,曾巩只得转过身来,只见王安石早已离座,却是倚靠在窗边出神。红木镂空窗棂外种着一排翠竹,大雨过后,显得愈发碧绿,王安石就这般定定望着,眼中盈满担忧和悲伤。

思绪飘荡,他眼前又出现了那个下着暴雨的夜晚,高门大宅中悬吊着的白衣女子,跌在地上流着血的妻子脸上错愕的表情,那个因为胎里弱出生不久便夭折的大女儿……黑夜,白雾,大到看不清前路的雨水,刀子般的银色闪电,墨绿色疯狂抽动的树影,女子的血,妻子的血,女儿的血,此刻像是抹在暗红色的窗棂上,恍如梦魇,让他忍不住颤栗。他这样想着,通身沉浸在深渊似的哀痛之中,眉头微皱,眼圈竟似是红了,下巴上的胡须迎着风微微抖动,像是在无声抽泣。

曾巩从未见过这样的王安石,生生看愣了,直到炉中炭火的热气灼了手,才猛然收回,只问道:“王公又在想什么?”

听得此话,王安石才从回忆中惊醒,心下不禁懊恼道:怎得最近总是想起过去这些事,真真是荒唐!忙收拾了心情,想到韩琦,不由嗤道:“别说十年,就算二十年他也还是那样,现下他虽官拜从一品,说话行事却是毫无长进,为人甚是狂妄,连带着他韩家子弟也仗着权势横行霸道,真让人不齿。”

曾巩闻言,忙从椅上跳下,急急步到王安石身边,劝道:“王丈切莫犯傻,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知你对权贵之人多有不满,但韩琦文武皆通,近来行事虽不及他早年那般有所作为,皇上却仍倚重他,赐他高位,赋他大权。如今可是不像那些身居闲职的望族子弟,并非徒有其表。我不知你们先前有何过节,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