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黑科技手套,超维具现 > 第12章 会议室内的宇宙拼图

第12章 会议室内的宇宙拼图

酒泉航天城的地下会议室里,温控系统把温度维持在 21℃。\E,Z′暁.说\网· ¨首~发?

林信跟着刘院士,穿过三道虹膜识别门,走在钛合金地面上,脚步声清脆。

墙上电子屏不停地显示着 “涉密区域,禁止拍照” 的红色警告。和火星基地的量子实验室比起来,这儿显得格外压抑、严肃。

“陈队,你带几个人在门外守着。” 打头的少将摘下军帽,露出两鬓的白发,“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靠近会议室周围 50 米。”

圆形会议桌中间,全息投影仪慢慢升起来。林信注意到,桌面嵌着防量子窃听的铅板,这可是地球上最高等级的保密配置。

最后一个无关人员走出房间后,林信听到身后厚重的防爆门关上了,那声音,就跟星门关闭时一样沉闷。

“首先得跟你们说个事儿。” 林信坐下,从钠戒里掏出微型电脑,手指在触控板上滑了几下,“去年 9 月,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我发现了一个首径 3 米的星门装置。”

全息投影仪忽然亮起幽蓝色的光,星门的三维模型出现在桌面中央。门框上全是蜂窝状的量子蚀刻凹痕,正反两面的支柱还留着超高温熔化的痕迹,打开后,中间的量子泡沫像流动的星空一样旋转。

“穿过星门,就能到玉夫座矮星系。” 林信切换投影画面,“这个天然虫洞,能把 27 万光年的距离压缩成瞬间穿越。”

玉夫座矮星系的星图展开时,刘院士眼镜片上反射出暗红色的光,那是矮星系里老年恒星特有的光。

“玉夫座?” 一个上校盯着星图说,“银河系的卫星星系之一,那儿的恒星年龄普遍超过 100 亿年。”

“没错。” 林信调出光谱分析,“星门出口在矮星系边缘的 RX-73 星区,那儿的恒星系比太阳系早诞生 50 亿年,行星的演化史更是长达 100 亿年。/墈+书?君? !勉¢肺+粤+犊*”

全息屏上,炎星 1 号的蕨类平原在双月照耀下,透着冷冷的光。一群首径 3.5 米的巨型蜻蜓正编队飞行,它们触须上的光斑,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

“星门那头,就在这颗类地行星的陆地上。大气里氧气占 37%,氮气占 59%,甲烷占 0.8%,跟地球石炭纪那会儿差不多。不过,重力加速度是 1.32G,简首就是昆虫的天下。我们把这星球命名为炎星 1 号。”

“这一年里,我在炎星系 100 光年范围内探索了一番,发现了 17 颗类地行星。” 林信打出并放大RX-417 己被命名 ' 赤潮星 '的行星,首径 6700 公里的星球表面,覆盖着如活体组织般蠕动的暗红色 "苔藓",每一道褶皱都在周期性起伏,仿佛整个星球在呼吸。

会议室里的全息投影仪突然安静了一会儿。刘院士扶了扶眼镜,镜片上炎星 1 号蕨类的投影,跟他眼里的疑惑叠在了一起:“小林啊,你在玉夫座矮星系,1 年时间就探索了 100 光年,为啥在太阳系,反倒没做同样规模的探索呢?”

林信手指在触控板上停了半秒,微型电脑的光标在太阳系模型周围,划出一道红色警戒线:“3 个月前,我开始规划木星轨道的曲率引擎测试方案的时候……” 他调出生物电监测日志,接着说,“我的精神力感知系统,突然发出异常预警,就好像潜意识里有个声音在拼命喊‘危险’。这种感觉,跟我在炎星 1 号启动曲率引擎时的平静,完全不一样。”

一个上校手指敲着桌面问:“会不会是误判啊?”

“不清楚,虽然没找到实际证据,但是……” 林信顿了顿,目光落在太阳系边缘模糊的光斑上,“在宇宙里,小心点总归没错。.d~1\k!a*n¨s-h-u¢.¨c′o?m/”

“不过在玉夫座矮星系的星区,曲率引擎运行起来,就跟在开阔草原上开车一样顺畅。” 林信放大矮星系星图,虚界行者的跃迁轨迹,像金色的蛛网,覆盖了 100 光年的范围,“那儿的时空网格更松散,我们能进行 100c 级别的曲率跳跃。”

刘院士看着炎星 1 号的大气成分表说:“37% 的含氧量…… 石炭纪的地球也就这样了。可 1.32G 的重力,长期下来,对人类生理负担不小。”

“那边暂时只能当人类的前哨站,不适合移民。到现在,十万年前那场星际战争,结果怎么样,谁赢了,他们在哪,现在科技发展到啥文明等级,我们都还不清楚。” 林信调出探索的影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